首先,关于“鬼谷子最后一个预言”的说法,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、公认的“最后一个预言”。鬼谷子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(或者说半神话人物),关于他的事迹和言论很多都带有传说性质。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《鬼谷子》这部书中,这部书侧重于权谋、策略、言谈技巧和纵横捭阖之术,而不是预言未来。所以,与其说寻找一个“最后一个预言”,不如去理解他思想中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。
至于“鬼谷子看透人性四句话”,这更像是一种后人对鬼谷子思想精髓的提炼和总结,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四句,虽然可能并非出自《鬼谷子》原文,但确实体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:
世本无先觉之验,人以愚智,因此错行。
解读: 世界本身并没有预先设定的规律或神谕可以让人提前知晓一切,人们之所以行为各异,是因为智慧高下不同,导致了判断和行动上的偏差。这揭示了人性的一个基础:认知能力的差异是导致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。
量权不审,不知强弱轻重之称;计谋不熟,不知成败得失之数。
解读: 如果不能仔细衡量和审度形势(量权),就无法判断力量对比和事物的重要性;如果计谋考虑不周全(计谋不熟),就无法预知事情的成功与否以及可能带来的得失。这指出了人性的弱点:往往缺乏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和对后果的深思熟虑,容易冲动行事。
故知之始己,自知者必知彼。
解读: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(知之),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(始己),能够了解自己的人,也一定能了解他人(知彼)。这强调了“知己知彼”的重要性,也点明了人性中认识自我的困难以及认识他人的前提是先认识自己。
口者,心之门户,智谋皆从之出。
解读: 嘴巴是心灵的门户,所有的智慧、谋略都要通过言语来表达和实施。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语言在人际交往和实现个人意图中的核心作用,也暗示了人性中通过言语来沟通、说服、甚至操纵的倾向。
总结来说:
关于“最后一个预言”,没有确切记载,更多的是对鬼谷子神秘色彩的想象。
关于“看透人性的四句话”,上述四句是比较流行且能体现其思想精髓的说法,它们分别从认知差异、判断失误、自我认知和言语作用等角度,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。
鬼谷子的智慧,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对人性弱点的洞察、对局势的把握以及运用策略达成目的的能力上。这些思想至今仍能给人带来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