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很有趣且触及了佛教深层教义的问题。在佛教看来,人的相貌(包括是否漂亮)并非偶然,而是与过去的业力(Karma)和福德息息相关。但佛教对“漂亮的人是什么转世”这种具体化的问法,通常不会给出简单的、神话式的答案。

以下从佛教因果和业力的角度来解释:

相貌是过去善业的果报:

佛教认为,我们今生所经历的种种,包括外貌、健康、财富、人际关系等,都或多或少地与过去世(以及今生早前的)行为有关。如果一个人相貌姣好、五官端正、体态健康,这通常被认为是过去世积累了较多“善业”的果报。

具体来说,可能与以下善业有关:

布施(Dana): 尤其是布施食物、衣物、住所等与身体、形象相关的物品。例如,过去世常常布施食物,可能今生就得到丰腴、健康的体态;布施华美的衣物,可能今生得到端庄的相貌。

持戒(Sila): 过去世遵守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等戒律,特别是不伤害他人、不邪淫,能培养慈悲心和清净心,这种内心的善质会反映在外相上,使人看起来温和、有亲和力、不易衰老。

修习慈悲与善意: 对众生怀有慈悲心,常常给予他人微笑、赞美和善意,这种积极的能量也会影响自身的磁场和外在气质,使人看起来更吸引人。

供养三宝: 对佛、法、僧以及修行人恭敬供养,也能积累殊胜的福报,体现在相貌上可能就是光彩照人、令人尊敬。

“转世”不是简单的“身份继承”:

佛教不讲灵魂的轮回转世,而是讲“业力牵引”下的“意识流”连续。每一世的生命都是独立的,过去的“身份”(比如是国王、是乞丐)本身并不直接决定下一世的外貌。重要的是那一世所造作的善恶业。

所以,不能简单地说漂亮的人是“某某”转世。只能说,他们过去世在积累与“美好形象”相关的善业方面,做得比较好。

相貌并非最重要的:

佛教强调,外在的相貌只是暂时的、会变化的、不可靠的“有为法”。它受业力、年龄、环境、保养等多种因素影响。即使今生相貌出众,如果内心充满贪嗔痴,福报享尽后,也可能相貌衰败,甚至带来烦恼。

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和道德品质。一个相貌普通但内心慈悲、智慧、平和的人,其内在的光芒远胜于外表的美丽。这样的人,即使外貌平凡,也往往能吸引他人,让人感到舒适和尊敬。

因果并非绝对决定论:

佛教的因果律是复杂的,不是简单的“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”。还有“共业”与“别业”的区别,以及“缘”的作用。同样的善因,可能因为其他条件的不同,显现出的果报也会有差异。

此外,今生也可以通过修行和积累新的善业来改变未来的命运,包括改善容貌或气质(虽然这通常不是修行的首要目标)。

总结来说:

佛说,相貌漂亮的人,通常是在过去世通过布施、持戒、修习慈悲等善行,积累了相应的福德资粮,这些善业作为“因”,在今生成熟为姣好的相貌这个“果”。但这并非简单的“身份转世”,而是业力作用的结果。更重要的是,佛教提醒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于外在相貌,而应注重内心的修行和道德培养,这才是真正持久、有价值的“美丽”。

AD:六道轮回-前世今生查询-六道轮回推算